印尼瑪浪大學
印度尼西亞唯一一所國立大學-印尼瑪浪大學,其基礎、願景、使命和宗旨在幫助其獲得“學習型大學”的地位,通過該大學履行其作為學習組織和學習資源的雙重使命。
Universitas Negeri Malang (UM) 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954 年,當時它作為一所嶄露頭角的高等教育機構首次亮相,是歷史最悠久、信譽度極高的大學。在最近的幾十年裡,這所大學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繁榮;校園戰略性地位於城市中心,擁有龐大的建築和設施,支持和鼓勵學生在學業上取得優異成績,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
作為贏得“學習型大學”夢寐以求聲譽的努力的一部分,全體公民學者都在努力將他們的學習精神帶到各種學術、技術和藝術發展項目中,他們的勞動成果在許多創新、課程開發和資源賦權、管理系統、信息和通信系統開發以及通過硬技能和軟技能開發和培訓加強工作人員的宗教信仰和道德的不懈努力,努力實現成為“印尼大師,享譽全球”的夢想。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內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前身漢語言文學系,是1957年建校之初最早設立的的院系之一,有著良好的學術傳統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2008年,在漢語言文學系和新聞學系的基礎上成立了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學科建設邁上新的台階,各方面工作取得巨大成績,學院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
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擁有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MJC)。學院下設漢語言文學系和新聞學系,設有漢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編輯出版學(數字出版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等5個專業,構建了傳統基礎學科與現代應用學科優勢互補的學科體系。目前,我院共有博士研究生16名,碩士研究生246名,本科生850名(不含雙學位學生)。
漢語言文學系 漢語言文學系現有漢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2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是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的特色和優勢專業,2006年被評為自治區品牌專業。自1957年建係以來,漢語言文學系始終堅持“重基礎、重特色”的原則,經過幾代教師的辛勤耕耘,逐漸在音韻學研究、漢字研究、文化語言學研究、方言研究、《紅樓夢》研究、陶淵明研究、明清小說評點研究、內蒙古文學研究、昭君文化研究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引起學界關注。學院的畢業生以紮實的專業基礎理論、廣博的知識視野、深厚的人文素養、優秀的創新精神、良好的表達和寫作能力,贏得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於2012年由原儒學高等研究所、儒學研究中心、文史哲研究院和《文史哲》编辑部整合而成,文史哲研究院名稱保留。
儒學高等研究院是一個以古典學術為重心、以儒學研究为特色的综合性人文科研機構,同時致力於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等人才培養。目前設有中國哲学研究所、中國史學研究所、中國文學研究所、經學小學研究所、古典文獻研究所、民俗研究所。
儒學院同仁在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為標誌的中國傳統學術領域精心耕耘,取得一批具有時代高度的標誌性成果。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民俗學、漢語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科技哲學等學科以深厚的功力和創新精神,取得了傑出的學術成就,形成了獨特的研究特色,受到學術界廣泛讚譽。其中,史學理論、文獻學、民俗學、先秦兩漢文學、近代漢語、杜甫研究居海内外領先地位。儒學院秉承山東大學古典學術研究的深厚奠定,以古文、古史、古哲、古籍等特色學科為支柱,成為山東大學人文社科研究的重要支撑和“985”工程、“211”工程、“雙一流”建設的主體力量,是目前國内規模最大的國学學研究機構。儒學高等研究院是尼山世界文明論壇和世界儒學大會等重大學術活動的主辦方,正向著建設成為世界儒學重鎮、世界一流學科的目標邁進。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
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設有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其下設11個二級學科博士授權點(包含3個自設二級學科)、11個二級學科碩士授權點,包括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漢語言文字學、文藝學、中國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文藝與文化傳播學、文體研究與文學教育、跨語言文化研究,以及美學(碩士點)、課程教學論(語文教學論方向碩士點)。其中中國古代文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近年來,學院共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0餘項,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近20項,“馬工程”教材項目1項,陝西省社科基金項目21項,其中包括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11項、重點項目5項、教育部重大項目1項、教育部重點項目1項;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在權威刊物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譯著、文學作品120餘部,編著教材30餘部,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獎8項,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7項。兩項科研成果入選2019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立項名單。
文學院每年都舉辦大型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十餘次,在學術界產生了良好的影響。學院創辦了高規格、高層次的學術交流陣地——“長安大講堂”“長安學術講座”,定期邀請全國知名學者來院講學,對提升學院的教學與科研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學院積極搭建學術交流平台,先後創辦了《長安學術》《語言文化論叢》《北斗》等刊物。
近年來,文學院先後與韓國國立全北大學、高麗大學,美國貝爾蒙特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史密斯大學,越南社會科學院,香港教育大學、中文大學、浸會大學、嶺南大學、台灣輔仁大學、世新大學、彰化師範學院、台南大學、嘉義大學、成功大學、真理大學等高校和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合作領域不斷拓展,有力提升了學院的國際聲譽。同時,學院還積極選派教師和學生赴國(境)外高校進修學習,有力地提升了學院的國際化水平。
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
北京大學體育科學研究所創建於2008年11月,是集體育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一體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是北京大學批准直屬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下的虛體研究機構、主要研究國家級、多學科、綜合性的社會公益類體育科研。
北大體科所以體育社會學、大學體育、體育與健康、運動人體機能監控、民族傳統體育學為主要研究領域,探索研究體育科學相關問題。通過搭建政府機構、企業、社會團體、高校及相關部門之間的交流與資源整合平台,借鑒先進經驗,凝聚各界力量,以達到政府機構、投資企業、新聞媒體、社會團體及有識之士與服務對象的互利共贏。
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
重慶師範大學文學院是該校1954年創辦時最早設立的幾個院系之一。從建校伊始的中文系,2004年的文學與新聞學院,再到2009年院系調整後的文學院一路走來,我們風雨兼程、薪火相傳,秉承優良的傳統和深厚的積澱,在新的歷史條件和時代機遇下站上了新的發展台階,成為重慶師大最富教學和科研實力的學院之一。學院擁有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110人(含兼職),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35人,博士佔84%,兼職博導4人,碩士生導師47人。學院多名教師被授予國家和省(市)級人才稱號,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重慶市“兩江學者”“重慶英才”“巴渝學者”“重慶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8人,省部級人才稱號21人次,在國家級學會擔任理事及其以上職務的專家7人。
近五年來,學院教師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藝研究》《中國語文》等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50餘篇,出版學術專著近50部,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等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21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在研項目43項)。學院多項科研成果先後獲得重慶市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獎。學院與國內外學界保持着長期、密切聯繫,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升。
韓國嶺南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
韓國嶺南大學由原先的大邱大學(1947 年)和青邱大學(1950 年),在 1967 年由韓國前總統朴正熙所創辦,目前已經發展成為韓國大學中最高水準、最大規模的私立名門學府。嶺南大學校自從 1994 年以來被韓國政府多年來連續認定為四所重點資助的綜合性大學之一。學校在校生23000 餘名,教授、講師、員工1600 餘名,其中擁有 100 餘名來自美國和加拿大的客座教授與講師,是韓國擁有外籍教授最多的大學。根據2003年2 月16日出版的《亞洲周刊》報導,嶺南大學校在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中國等國參與的亞太地區前五十名大學評選中排名第 50 名。